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介紹一個預防化療引起噁心與嘔吐的口服藥


健保局通過給付一個與其它其他止吐藥劑併用,可以防止癌症患者於接受化學治療,尤其是具有高度致吐性質的化療藥時,所引起的急性或延遲性噁心與嘔吐的先進科技口服藥物:aprepitant 。

癌症患者於接受化學治療,尤其是具有高度致吐性的化療藥時,噁心及嘔吐的發生對病患的生活品質有極大的影響。一個好的抗癌治療必須確保很好的支持療法,醫療團隊必須竭盡所能讓患者免於嘔吐。

化學治療藥物導致噁心嘔吐機轉的研究已經很透徹;我們可將嘔吐以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發作型嘔吐」和「延遲性發作的嘔吐」,前者於化學藥物施打後廿四小時內發生,而後者指的是所有於廿四小時以後發生的嘔吐。
醫學研究發現掌管和啟動噁心及嘔吐的神經傳遞訊號包含兩種不同的神經遞質:5HT3和一種稱為「物質P」的神經遞質。
急性期嘔吐可藉由阻斷5HT3受體而抑制嘔吐的發生;延遲性發作的嘔吐則和我們體內的神經遞質「物質P」與一種稱為NK-1的受體結合作用有較大的關係。新通過的藥物aprepitant即是一種NK-1受體的專一性阻斷劑,能夠顯著的降低遲發性嘔吐的發生率。對患者和家屬而言,無疑是個佳音。
根據兩個大型隨機雙盲(具安慰劑對照組)的臨床試驗,顯示在第一療程化學治療前併用aprepitant後五天,病患完全沒有嘔吐甚至沒有出現足以影響日常生活噁心感的比率(即完全控制率)達61%,對照組不併用aprepitant者則只有46%的控制率,一般來說在一個療程當中,經化療後五天內若未發生嘔吐,其後再出現嘔吐的機率很低,顯著改善化學治療期間病患的不適感,的確能提升生活品質。
Aprepitant之健保給付有其規定,目前開放給接受具高度致吐性的化療藥物治療,而且採傳統止吐藥無法控制嘔吐時使用。其療程為連續三天,每天口服一顆,第一顆必須在化療藥物給予前一個小時服用。Aprepitant需跟其他藥物併用來預防噁心及嘔吐,Aprepitant無法用來治療已經產生的噁心及嘔吐。Aprepitant的服用禁忌尚包括: 不可用於對此產品的任何成份過敏的的病人,不可與pimozide、terfenadine、astemizole、或 cisapride同時使用。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須考慮到患者往後生育的能力


結婚生子是很多男性的願望,但是對癌症患者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罹患癌症時還沒生下自己的孩子。
  雖然夫妻倆很想擁有自己的結晶,但是很可能因為先生需要連續性抗癌治療,或先生接受過化學治療後導致受孕困難等等原因,生小孩的基本願望變成遙不可及夢想;甚至一些癌症病友因此心灰意冷,間接影響到接受積極根治性抗癌治療的意願。
  光田綜合醫院癌症中心腫瘤內科主任郭集慶醫師特別強調說,年輕的男性癌症病友在接受根治性抗癌治療前的前置規劃顯得特別重要,必須考慮到患者往後生育的能力是否因治療而改變,甚至成為不孕的唯一因素。
  郭主任特別舉出最近的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鼓勵年輕的男性癌症病友應該積極面對和治療癌症。一位41歲的雲林人男性於五年前被公司派往廣東中山上班。在那兒認識了現在的湖北人太太。當然生子是夫妻倆最重要的共同願望之一。
  婚後不久,他發現兩側鼠蹊部(腹股溝)長出腫塊。起初並不以為意,漸漸的鼠蹊部腫瘤逐漸變大。來自中國的太太非常緊張,遂要求先生就醫。經活體切片檢查,病理研究檢查診斷為惡性淋巴癌。由於必須接受八個療程的足夠劑量強度的化學治療,因此夫妻倆原先準備生育小孩的心願頓時落空。經過腫瘤內科的專業診療,確立癌症分期,逐步進行抗癌計畫,最後患者成功完成治療。惡性淋巴癌進入完全緩解狀態。終於好消息傳來,去年,太太自然成功受孕,今年生下健康的寶寶。
  化學治療的遲發性副作用中,男性的性腺功能障礙算是最常見的一種。其中的原因是精蟲生成受到干擾,尤其是成年男性患者。化學治療並不會引起勃起障礙。未雨綢繆的計畫可在化學治療前先把足夠的精子儲存在精子銀行,提供日後一旦發生性腺功能障礙導致不孕時,作為人工受孕的重要材料。最重要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必須及早接受抗癌治療。

第三期非小細胞型肺癌的療法


肺癌患者和其家屬常會因需要對醫師建議的治療方式作出選擇而感到徬徨不安,甚至因此而遊走多家醫院之間;尤其是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選擇非同小可。個人在肺癌診治上有豐富的經驗,是國衛院肺癌委員會委員,多年來擔任院內肺癌診治決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此想針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最新的治療觀念與療法簡單介紹。肺癌分為小細胞型肺癌及非小細胞型肺癌。這篇文章針對第三期包括A期及B期的非小細胞癌。
  雖然第三期患者還沒有遠隔的轉移被發現,可是大部分病友已無法接受根治性腫瘤切除手術;因此,根治療法有賴於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搭配(所謂的聯合模式治療法)。聯合模式治療的演進加上我們對抗癌新藥的使用時機和其他細節的瞭解,使得第三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顯著的增加許久。化學治療由早期只扮演加強放射療效的配角到現今變成積極治療時必須的主角,歷經了實證醫學上第三相臨床試驗重重的驗證。目前最新診治標準中,化學治療的地位依照與放射治療配搭時的順序,分為放射前的前導型化療、同步放射化學治療、及主要治療後的強化型化療。必須視個別患者的活動能力和體質等因素而設計。

2008年5月7日 星期三

癌症病友關鍵六問



一旦被診斷罹患癌症,正確的心態除了正向思考外,還須冷靜下來充分瞭解自我疾病的真正狀況,把握治療良機,以取得最好的治療成效。務必珍惜您「知的權利」和自主原則,讓自己參與治療決策的過程,而有能力決定治療的方式,能使您不至於陷入沮喪及憂鬱當中。

以下六點是您在就診時應該詢問醫師的關鍵問題:

1.原發的部位是在什麼器官或組織呢?

2.目前有無淋巴的轉移?有無轉移至遠處器官? 3.癌症分期屬第幾期? 4.抗癌計畫的順序如何?需不需要「前導型」治療(如根治性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前的事先治療)? 5.需不需要手術前化療或放射治療呢? 6.不同的治療模式其利弊何在?器官保留手術是否可行呢?例如乳房保留手術,能免於乳房全切除又能得到相同療效。

癌症診斷確立的第一步必須有組織病理診斷

有一位中年男性因持續不明原因的消瘦和極度虛弱, 被家人送往某大型醫院就醫. 腹腔電腦斷層顯示胰臟連結至鄰近的後腹腔以及腹腔主動脈大血管旁出現腫瘤和連串腫大的淋巴結. 患者同時也出現腹痛併轉移痛直達背部區域. 由於消瘦程度加劇伴有體力的急速衰退, 在那所醫院裡, 患者和家屬被告知罹患的是晚期胰臟癌. 這個晴天霹靂讓家屬完全不能接受。
  我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是在他兒子, 幾位親友和本院一位同仁陪伴來的. 患者顯得疲憊,憂鬱和無助的感覺. 經過初步問診和理學檢查,並親自回顧性判讀外院的資料和影像學檢查的片子後,發現其中並沒有任何病理學上的證據顯示其為胰臟癌。
  癌症或惡性腫瘤的下診斷除了臨床和影像學所提供的資訊外,必須要有病理學上包括組織病理學或細胞病理學上的「組織診斷」做進一步的確認. 組織診斷英文稱為tissue diagnosis. 缺少了組織診斷可能會讓專家陰溝裡翻船。
  經過召開家庭共識會議後,患者和家屬了解到組織診斷的重要性,遂與我們的醫療團隊配合,讓患者接受「電腦斷層導引定位──經後腹腔腫瘤活體切片術」。
  結果出來:腫瘤細胞在特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下顯示其「白血球共同抗原」呈陽性的狀態,證明癌細胞屬於惡性淋巴瘤而非胰臟癌。
  從治療空間極小的晚期胰臟癌到有治癒機會的惡性淋巴瘤,造成這種診斷上的兩極變化在於取得腫瘤的組織診斷。因此本人在此強調優先進行組織診斷的必要性。
  患者經過第一療程的化學治療後,體力和神色皆大有改善,已經可以自行步入門診,繼續完成個人化的抗癌治療計畫。